央广网北京2月9日发布消息,记者张闻报道,中国之声《新闻纵横》透露,关注中国篮球的观众会发现,从2月6日开始的CBA季后赛,与往年相比有所变化,这种变化体现在赛程安排上,今年比赛日程非常密集。
为何会感到焦虑呢?只要留意夺冠大热门广东队和常规赛最大冷门辽宁队,观看安排就是:2月6日,当晚广东队将迎战对手。7日,辽宁队也启程参加季后赛。然后8日关注广东队,9日关注辽宁队,接着10日关注广东队,11日关注辽宁队…… 倘若在五局三胜的比赛中,前三场未能分出胜负,那我们接下来又将是12日关注广东队,13日关注辽宁队……
也就是说,今年季后赛首轮,选手们每两天就要进行一次激烈角逐。如此紧凑的赛程,究竟为何安排?是否会对赛事质量造成影响?前日,央视记者尝试采访几位参赛选手,但因情有可原,选手们无法对赛程设置发表看法。不过,一些业内专家的看法,倒是值得各方仔细思考。
昨天清晨八点多,北京男篮抵达长春龙嘉机场,个别媒体工作者注意到主教练闵鹿蕾在出发等候区域手持电子设备,正在回放次日与吉林队交手的视频资料,许多人因此感叹,这位教练确实非常敬业。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,不过这组比赛安排也透着勉强,因为季后赛第一轮次回合是隔天进行,队伍在比赛结束后的第二天就得赶最早一班飞机返回首都,抵达后立刻要去球场进行热身,为接下来的较量做准备。因此,闵鹿蕾好像也只能利用这短暂的间隙观看比赛录像。受魔鬼赛程困扰的不只是北京队一支队伍,除了要打德比的广东两支强队,其余六支强队都不得不和全国民众一同经历春运,倘若比赛轮到四五轮,他们还得来回奔波。篮球评论员王猛指出,这种安排已经对CBA季后赛的竞技水平造成了显著负面影响。
王猛认为季后赛的时间规划,不利于球队发挥水平,无法让竞技更加激烈,难以给观众带来精彩的体育盛宴,而今年的赛程完全没有考虑到这些因素。换言之,比赛结束后接着就得动身,在广袤国土上赶路,若遇恶劣天气行程受阻,倘若耽误了这一程,就无暇为下一场更关键的比赛做好身心准备。
或许有人会提出质疑,美国职业篮球联赛同样存在高强度连续比赛,同样需要球员连续作战,为何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的运动员们,面对类似的奔波劳顿就显得如此难以适应呢?针对这一问题,篮球评论家王异给出了一个实事求是的解读。
王异:NBA是个组织健全的联赛,一个队伍的注册球员数量要远远超过CBA,他们实际参赛的人员数量也要远远多于CBA,他们对于球员的出场时长有相对严格的规定,我们几乎无法想象NBA某个队伍的关键人物平均每场比赛的参与时间会超过40分钟。另一方面,在出行途中,很多队伍会配备专用飞机,比赛结束后他们通常立刻登上专机赶往下一站客场。而我们基本依赖普通航班,总是依据别人的行程安排行动。更关键的是(NBA)拥有庞大的后勤保障队伍,他们在飞行途中就能为队员们提供赛后舒缓按摩和恢复服务。而CBA,近些年趋向专业化,球队配备了理疗师或体能教练,以前则不同,队伍往往只有一名队医,一名队医赛后要为十多位球员进行放松和推拿,这非常不合理,球员很难将身体状态调整到最佳。
今年的季后赛,参赛队伍都表现得异常激烈,全力以赴。实际上,今年CBA联赛的常规赛也明显加快了节奏。数据显示,去年每支球队大约两周进行五场比赛,而今年则是一周三场。由于显而易见的原因,球员和教练对于这样的赛程安排也难以提出反对意见。究竟是谁导致球员们即便没有困难也要创造困难去比赛,这种做法究竟是谁在推动?显而易见,负责制定比赛日程的机构脱不了责任,两位解说员几乎同时想到了一个共同的观点。
王猛表示,他明白包括篮管中心在内的有权决定此事的部门考虑问题的角度,这些部门能够为国家队集训提供便利,使国家队提前开始训练,为亚锦赛做准备,这与奥运会的资格获取息息相关,对于体育总局篮管中心而言,这是最优先处理的事项。
王异说队伍规模扩大了,而且今年夏天有亚洲赛事要参加,所以不得不缩减联赛时间,这就造成了队员的体力透支,目前还无法确定这种安排能否为亚锦赛提供有力支援,万一高强度的比赛让球员出现不该有的损伤,或者过度劳累影响了训练和亚锦赛的备战,那可能就弊大于利了。
篮球解说员王猛发布了一篇网络文章,标题就是“特别希望对CBA多说些赞扬”,不过具体讲什么大家都清楚。CBA作为中国唯一能够实现收支平衡,并且是盈利水平最高的专业体育赛事,显然具备更大的发展空间,也更有吸引观众和商业开发的价值,只是赛事的管理层是否真的像球迷和运动员那样重视这项运动,是否在全力以赴地推动联赛进步呢?